您当前位置:风云财经 >> 热点 >> 正文

长城汽车:长城汽车在智能底盘开发方面思考及实践

-发布时间-

2025-11-28 21:37

--来源--

盖世汽车

--分享--

-阅读量:7955   -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深度转型,底盘系统作为车辆行驶的基础平台,正经历从传统机械结构向智能线控系统的革命性演进。智能底盘不仅成为提升整车性能、安全与舒适性的关键载体,也是未来高阶自动驾驶实现的重要基石。在这一背景下,长城汽车通过多年技术布局与实践,在底盘线控化、协同化及跨域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5年11月19日,在第五届汽车AI智能底盘大会上,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线控底盘高级经理孙晖云围绕智能底盘的技术演进、企业实践与未来趋势发表了主题演讲。

孙晖云指出,底盘系统正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迈入智能底盘新阶段,其核心特征体现在智能化、线控化与深度协同化。长城汽车已在电子机械制动、智能四驱、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关键领域实现技术突破,部分成果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为下一代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与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城汽车技术中心线控底盘高级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智能底盘发展的三大趋势

当前,智能底盘主要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首先,底盘系统实现从被动执行向智能决策的跨越,具备对路况的感知、预判与控车能力,成为自动驾驶、座舱与动力系统的承载平台。其次,线控化取代传统机械连接,通过电信号实现控制,提升响应速度与精度。第三,底盘内部及各域之间实现深度协同,从而衍生出更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行业专家已对智能底盘的技术路线达成共识,其核心使命是管理车辆与地面的相互作用,并优化自身运行状态,以完成复杂环境下的智能行驶任务。

长城智能底盘线控技术布局

在纵向控制方面,制动系统历经真空助力器、电子制动助力器、防抱死系统与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等阶段,下一代电子机械制动技术成为发展重点。电子机械制动摒弃液压管路,以电控实现毫秒级制动响应,大幅缩短制动距离,提升安全性。同时,其拖滞力矩降低,有助于提高能量回收效率与整车续航。长城汽车自2019年启动电子机械制动研发,已完成关键零部件开发与测试,预计2026年随法规开放逐步实现量产。在驱动控制方面,长城推出Hi4智能四驱技术体系,覆盖家庭主力车型、中大型商务车与越野场景,并结合自研智能扭矩矢量控制系统,实现前后轴扭矩智能分配,提升加速体验与过弯稳定性。

在横向控制领域,转向系统从机械转向、电动助力向后轮转向与线控转向演进。新能源车型轴距加长,后轮转向可改善低速灵活性与高速稳定性,支持“蟹行模式”等特殊场景通过性,与智能化融合提高车辆自动泊车场景下的智能化水平。线控转向实现方向盘与车轮的完全解耦,支持可变传动比与个性化手感模拟,并为高级别自动驾驶提供硬件基础。目前,长城已完成后轮转向验证,计划搭载于中高端旗舰车型;线控转向正进行最终平台验证,预计2026年随法规开放逐步实现量产。在垂向控制方面,悬架系统实现从被动、单主动到主动悬架的升级,通过预瞄与主动力调节,平衡操控性与舒适性,提升越野通过性与车身稳定性。

底盘协同与跨域融合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向域控方向发展,长城将底盘底层算法上移至域控制器,实现横向、纵向与垂向的协同控制。例如,高速过弯时协调后轮转向与制动,低附路面提升制动稳定性,以及通过智能扭矩矢量控制实现驱动协同。在跨域融合方面,底盘与动力域结合,优化扭矩分配与加速性能;与座舱域联动,实现方向盘调节与迎宾模式;与智驾域集成,通过底盘状态信息与智驾感知数据融合,辅助路径规划与控制决策,提升系统在边缘场景下的鲁棒性。

未来方向与长城全新平台

行业持续探索角模块等集成化方案,旨在进一步优化空间与控制效率。长城认为,模块化、集成化是智能底盘演进的重要方向。

长城即将推出全新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兼容五种动力形式,覆盖C、D、E级车型。该平台搭载双腔空气悬架、EDC电磁减振器、后轮转向、动力底盘域控制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关键技术,计划于明年起陆续量产,通过技术配置差异化满足多样市场需求。

关于长城汽车

作为全球化智能科技公司,长城汽车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智能、绿色出行服务。业务包括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旗下拥有哈弗、魏牌、欧拉、坦克、长城皮卡和灵魂摩托车。长城汽车打造了以能源、智能化为导向的森林生态体系,确立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发展,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方面进行全产业链布局,构建了业内领先的quot;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quot;的能源体系,完成了quot;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quot;的全价值链布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