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风云财经 >> 商业 >> 正文

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接力棒

-发布时间-

2022-09-27 07:07

--来源--

网络

--分享--

-阅读量:16057   -
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接力棒

许多农业从业者认为,农业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加入-

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的接力棒

“以前老收割机只能收10多个阿木日,现在一台联合收割机能收60多个阿木日。”9月23日,在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成都永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长虹带着一批现代农业机械和工具,以“大国粮仓科技”为主题参展。

化肥、农用无人机、联合收割机……都是帮助收割的“利器”。刘长虹的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600多亩水稻,亩产约1100公斤。他说,今年是丰收年,离不开高效的机械化装备。

然而,“利器”只是一个方面。刘长虹认为农业领域缺少年轻人。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农林牧渔业35岁以下就业人口比例仅为13.6%,排在20个统计行业末尾,远低于32.9%的平均水平。

中国青年报·中青网采访的多位农业从业者认为,农业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刘长虹期待丰收,更期待年轻人接过中国农业的接力棒。

浙江桐庐荣兴家庭农场负责人向毅,用自己的农机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作业服务、统防统治,解决各种问题。作为“粮二代”,他意识到父亲的技术很好,但接受新事物慢,很多老办法跟不上现代农业的步伐。他认为收获不仅要追求数量,更要有质量,更重要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科技兴农、助农富农是年轻一代农民的使命。

今年34岁的刘深廷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被称为“农民大师”。在他看来,新农民的“新”还体现在他们的思维和观念上。

“职业农民,敢想敢闯”和“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做农民”

2016年,刘申廷辞去大学工作,在距离老家几公里的四川眉山市彭山区谢佳街道里山村流转了130亩土地。他一头扎进地里刻苦学习,仅用一年多时间就掌握了各种果树的种植技术。

几年来,刘申廷自主研发的“晚熟农产品冬季双层保温防霜袋”、简易滴灌等技术获得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沈婷认为,农业的发展需要创新,尤其是对农民而言。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四川省5000多亩果园免费使用了刘深廷的专利技术。沈亭还培养了3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他的家庭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民提供4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人均增收1万元。

“年轻人具有良好的信息基础和较高的文化素质,为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用更少的资源种植更多的粮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明认为,年轻人参与农业发展是丰收的重要保障。

“土蜂蜜的营养是无与伦比的,因为我们的蜜源来自纯天然的花朵……”今年丰收节期间,作为中国银行驻陕西省永寿县曲子镇咀头村的第一书记,36岁的齐翔宇既搞生产,又搞销售。直播刚结束,他就直奔苹果园查看情况。

去年4月份建的苹果园,花了齐翔宇不少心血。咀头村因苹果而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优生区”。前几年,由于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的苹果园荒废了。齐翔宇请专家指导,挑选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安装滴灌系统,节水节肥。“2025年达到顶峰时,1亩地一年能赚一万多元。”齐豫笑着说。

"年轻人必须有勇气承担新尝试可能带来的风险。"齐翔宇认为,年轻人更有勇气去开拓,去扮演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沈婷也是“领导”。2019年,当选眉山市彭山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后,牵头开展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为果业商会提供技术咨询、问题指导、销售渠道共享等服务。自平台建立以来,柑橘订单已达1000万斤,葡萄订单500万斤,订单价值超过8500万元。

“当前,农村新业态蓬勃发展,年轻人接受新知识快,创造性思维强,有利于加快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高明说。

成都永红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都会接收一些农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到社会上实习学习。根据刘长虹的观察,真正从事农业的人仍然不多。

齐翔宇到村里上任以来,就把就业帮扶、吸引青年人才重新纳入计划,放在心上。“只有搞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回来”。

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返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91.1%的受访青年明确表示愿意用所学回报家乡,70.9%的受访青年觉得农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培养100万名农村创业带头人,1500万名创业者返乡创业。

要加强农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刘深庭认为重点是推进农民职业化,让“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体面的职业”。

2021年,刘申廷联合彭山职业高中开设农业选修课,还探索将乡村振兴人才提前融入学历教育,开设无人机植保、新媒体电商运营等课程。还与省内果业商会、高校联合启动了“绿领人才计划”。农场提供培训基地,大学提供课程和培训项目,政府在人才补贴和创业政策上给予支持。目前,该项目每年可为彭山培养30多名人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THE END -